主席,
本人支持《2023 年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今日恢復二讀辯論,並希望同日三讀通過成為法例,令醫管局盡快向香港以外地區招聘護士來港工作,造福廣大市民。
綜觀今次《條例草案》要點,旨在開闢新途徑以引入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護士,紓緩公營醫療體系和社會福利界護士人手不足的情況。另外,《條例草案》將持續護理教育訂為所有註冊護士及登記護士從事護士專業的強制要求,以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並會對《條例草案》進行技術性修訂以確保護士行業的規管機制與時並進。
主席,公型醫療系統長期人手嚴重短缺,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護士人手供應有多緊張,可以從醫管局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看出,以普通科護士為例,推算的結果是在 2030年、2035年,以及2040年,相關的人力差距分別為 8,700名、6,900名,以及 6,000名。
如今《條例草案》在將會通過,我認為特區政府首要工作是多作推廣宣傳,讓我們目標吸納的對象知道有這個新途徑來港工作。以安老院舍為例,對護士需求很大,政府應該作出統籌,協助業界推廣宣傳,加強招聘工作,吸引更多人才來港,讓業界能更有效招聘合適人手。
吸引到非本地培訓護士來港工作後,我認為下一步是要令他們盡快融入本港醫療團隊,適應工作的要求及步伐,以及協助他們適應本地的生活,確保他們能夠穩定在香港工作,以免他們可能因為不適應環境而請辭。
主席,我希望更多的人手的加入後,能減低本地醫護的工作壓力,讓大家工作變得更有士氣。醫衛局也要想辦法,推出更多措施留住本專業醫護人手。
最後,隨着上星期包括引入海外牙醫的一項條例草案獲立法會大會三讀通過成為法例,加上可望於今日三讀通過的有關引入海外護士的條例草案,我們在可見未來將有很多專業醫生、牙醫,以及護士等是由來自香港以外地方受聘的。就此,我認為政府必須盡快研究怎樣有組織地及有秩序地招聘這類專業人士來港工作。
當中的招聘渠道、聘用程序、宣傳工作,乃至協助他們到港後物色居住地方等,均需要有政府的對口部門負責的。因此,我認為醫衛局需要透過醫管局主動去做好帶頭的工作。醫衛局官員需要盡快地、主動地去籌劃如何對外宣傳及聯絡這類專業人士,然後協助他們盡快融入團隊工作。最理想是彼此能夠在醫護專業知識、技能,以及文化上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融合。
本人謹此陳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