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自由黨支持《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重塑區議會及強化地區治理架構,條例涵蓋優化區議會諮詢及服務職能、由民政事務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改革區議會組成、優化區議員產生辦法、完善候選人提名機制、引入資格審查制度,並引入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
我們全力支持的最堅實理由是相信經過完善後的區議會將會全面去政治化,並且更好地保障國家安全和確保愛國者治港,以及令到區議會回復至《基本法日》第97條下規定的定位,即是區議會的角色和地位應該是「非政權性區域組織」,藉以真正做到以民生為重。因此,我們未來會一如既往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並將會積極參與經過完善後的區議會選舉。
「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出台後,有意見質疑委任制度的存在價值。個人從政之路也是由委任議員開始,親身經歷可以肯定這種安排有效幫助政府網羅有心有力的政治人才服務社會,又可以平衡議會聲音及使之有廣泛代表性。
我在1997年獲政府委任成為市政局議員,讓擁有商業知識及經營飲食業經驗的我有機會將營商經驗帶進市政局,尤其在參與酒牌局的工作時,我作為生意人的看法能夠平衡民選議員的相反意見。
及後我同時獲政府委任為東區區議員8年,工作一浪接一浪,以參加會議為例,單是區議會大會的開會時間已經是由下午2時半至晚上9時半,議程一籮籮,但我仍然應付得來,將生意人的經驗帶進區議會,能夠平衡議會的聲音及使之更有廣泛代表性。
我的經歷正好展示委任制度的可貴之處,因為它揀選了我這類有專業知識和能力及想服務社會的人出來貢獻。若當初沒獲委任,我相信自己不會從政。還有,委任制度更可有秩序地培育治港人才,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為例,她獲政府委任為區議員時只不過是22歲!
條例草案也把區議會的角色撥亂反正,重新定位為諮詢組織。十多年前,中西區和灣仔區區議會,先後通過無約束力的動議,限制部門發放露天座位牌照給區內食肆,令業界遇到很大的困難。其後雖然得到解決,但明顯是因為區議會角色不清所致,因此本人歡迎條例草案把區議會角色明確定位。
主席,本人謹此陳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