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本人今日發言支持邵家輝議員提出的原動議。
正如邵議員今日提出這個動議的原因,讓我強調,目的是希望特區政府要正視問題的核心。因為:第一,各行各業持續人手短缺是無容置疑的事實;第二,本港人口老齡化問題來到2028年時會達到惡化的局面。即是說,香港需要繼續適度引入外來人才和勞工,以填補人力及技能缺口,藉此支持經濟發展。
勞工處「補充勞工優化計劃」2023年9月起接受申請,讓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可輸入外勞,據勞福局數字,截至今年2月底已經批出五萬一千個名額,當中飲食業職位佔最多,有二萬一千宗,當中廚師有超過一萬人,侍應8,500及洗碗工2,500人,可見飲食業對外勞人手需求的殷切,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確實能夠紓緩飲食業人手不足的問題,這方面我們是要多謝政府的。但是計劃實施至今已一年半,我們見到有不少地方需要優化,以達致真正成效。
主席,我們要求檢討輸入勞工的工資不得少於香港相關職位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的規定
,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自由黨並非首次提出這一點,最近邵議員也在立法會提出質詢,只是勞福局局長孫玉涵當時已經言明特區政府無意在這方面有任何改變。究竟為甚麼如此一成不變?為甚麼鐵板一般的不可改變呢?
正如很多業界人士指出,按不低於工資中位數作為人工支出,再加上每名外勞兩年期合約的9,600元僱員再培訓徵款、住宿費及招聘相關的其他費用等,已令整體輸入勞工的開支大增,減低了「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對本港企業經營成本及提升競爭力的成效。
本人代表的飲食業界有實際例子說明現時遇到的問題。基於處理申請需時,由遞交申請,到成功申請外勞到位,這段時間的工資中位數已有上升,導致營運成本增加,這大大打亂了業界在申請時作出的預算。再者,當工資中位數一直上升,新申請來港工作的外勞,人工會比之前申請到的外勞高,出現同工不同酬,同事之間便容易有紛爭,甚至影響團隊合作。
主席,自由黨一直主張彈性處理為輸入勞工提供住宿的規定,現時的規定是僱主只能選擇在香港或在內地為輸入勞工提供住宿,或讓他們在其內地住所居住。我們認為計劃應加大彈性,輸入勞工如在本港有親友能提供住宿地點,應也可作考慮,這既可減少僱主找地方作住宿地點遇到的困難,對外勞來說也更能與親友互相照應。
此外,本人早前在立法會大會提出口頭質詢,指出不少申請輸入內地勞工的業界僱主反映,勞務中介公司服務良莠不齊,令申請既費時又浪費金錢。自由黨認為特區政府要認真了解這類問題。
最後,我想強調,自由黨爭取優化「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並非只是為了僱主的荷包,僱主支付合理薪酬是天經地義,但成本不斷上升,最終只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至物價上漲,全港市民都需要承擔。自由黨希望優化「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以支持經濟發展,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本人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