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22-10-27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就“縮短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議案發言

多謝主席。主席,我很感謝梁熙議員提出原議案。自由黨由上屆政府到今屆政府,一直要求政府加強公私營合作,我們 就施政報告內容和特首見面時也提出,可鼓勵較有經濟能力的病人,從公立醫院分流到私營醫療系統,即借鏡之前公私營協作的白內障手術計劃的成功例子。我們亦歡迎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資助有 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到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我相信以特首沉穩的性格,若有關計劃成功的話,政府必定會再進一步擴展公私營協作的計劃至更多專科疫病,自由黨也希望政府繼續擴展這方面的協作。

我亦支持李鎮強議員的修正案,以引入更多合資格專科醫生和護士來港,縮短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主席,一直以來,特區政府投放龐大資源在本港的醫療開支上,上屆政府也預備在未來 10年投放二三千億元於醫療硬件上。如果市民能挺過輪候專科醫生診症的漫長時間,再排期一兩年後才做手術,那麼,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其實是不錯的,既便宜又有質素保證,但問題是市民究竟能否捱過這麼長的輪候時間。

不幸地,無論政府投放多少資源,倘若人手不足亦無補於事。 本港的醫生與人口比例是每1 000人只有1.9名醫生,遠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3.4,亦比新加坡的2.4為低。其實,中國“十四五”期間的目標,是希望於未來5年將醫生與人口比例由每1 000人有2.9名醫生增至3.2名醫生。近兩年醫護界出現離職潮,導致現時的相關比例更低。在1990年代,我們尚可引入英聯邦醫生來港執業,公立醫院的人手沒有現時般緊絀,當時不少私家醫院也不易經營,因市民多會到公營醫院治療。時移世易,現時即使每年有數百個醫科畢業生補充,也只是杯水車薪。真正有望紓緩這老掉牙卻又是民生福祉的問題的辦法,是輸入海外專科醫生和護士。

就爭取輸入海外專科醫生的路線圖,自由黨多年來不斷堅持、 不斷爭取,包括提出私人草案,努力嘗試移除最大阻礙的幾座大山, 特別是整治醫務委員會一直維護着的“醫療霸權”及“醫醫相衞”。憑着這種永不放棄的拚搏精神,我們去年看到曙光,終於成功爭取到由政府主動修訂《醫生註冊條例》,放寬海外專業醫生來港執業, 但不足之處是有關條例第14F條的立法原意似乎未能被正確詮釋, 令接受中文教學的醫生仍被摒諸門外。

我們希望現屆政府可以繼續“拆牆鬆綁”,進一步放寬海外醫生來港執業的條件,除擴闊畢業生能獲特別註冊的認可海外院校名單外,連帶該等院校的醫科教員也可享有特別註冊的同等待遇,因為 沒理由讓該等院校畢業的徒弟、徒孫可獲特別註冊,但教授他們醫學知識的師父、師公卻不能。同時,政府亦是時候考慮擴大特別註冊的安排至認可海外院校名單內的非永久性居民,只要具備豐富經 驗和專業能力的醫者,皆應考慮容許他們特別註冊,不論是普通科醫生還是專科醫生,都可免試在公營醫院工作5年,之後才可私人執業。

主席,香港人口逐步老齡化,在不久的將來,公院醫生將要照顧更多病人,危機將進一步惡化,因此,進一步輸入更多海外專業醫生才是上策。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