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23-11-22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第三節)

主席﹕

    首先我要感謝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接納了自由黨提出有關甲醇產業鏈的建議。有熟悉施政報告的人同我講,以往的施政報告少有提及「產業」,並且可以在短時間內納入施政報告。正因為這個產業郁得好快,我想喺度講講盡快在香港落實港建立綠色甲醇產業鏈政策嘅重要性。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呢個課題嘅時候,知到綠色甲醇係全球新興低碳運輸燃料中,特別受到遠洋航運業重視,根據國際航運組織IMO最新碳排放要求,航運業需要由2025年起續步通過節能及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降低碳排放,到2050年需要減少80%。現時替代傳統燃料中以液化天然氣及綠色甲醇最適合遠洋船舶使用,而綠色甲醇減少碳排放嘅效果比液化天然氣高好多,所以新造船隻訂單中使用綠色甲醇的增長較快,第一批綠色甲醇船隻已由今年起陸續下水,至2025年中會開始快速增長,海運業估計,綠色甲醇需求將會以每年百萬噸級數增長,涉及交易金額亦將會係十億美元計。雖然綠色甲醇所需要物流同加注設施類似傳統石油燃料,但係無論新建或者改造現有設施都需要投資和時間,因此所有港口都需要及時準備,咁香港會否又執輸俾人呢?

    香港曾經是遠東最繁忙港口,但近年無論係貨物處理同船舶燃料加注量等排名都落後俾上海、新加坡、南韓等地,以往藉著擁有煉油工業嘅港口,因為成本等因數,吸引國際航運公司營運定期航線停泊加油同裝卸貨物,間接吸引貨運業及生產商在週邊地方落戶。由於綠色甲醇唔係由傳統石油生產,航運業轉用綠色甲醇嘅計劃,可能令到船舶燃料加注港口佈局重新洗牌,理論上所有大型港口將會再次回到同一起跑線,而事實上新加坡港口較早前已經示範了首次綠色甲醇加注運作,而南韓則憑著新造綠色甲醇船交付之便,準備開展綠色甲醇加注業務。面對鄰近區域港口已經率先起步,如果香港能夠及時建立綠色甲醇產業鏈,加上背靠大灣區製造業和港口群集嘅優勢,應該可以在保持港口競爭力之餘,甚至可以吸引更多定期航班到香港加注燃料同裝卸貨物,帶動區內其他行業競爭力提昇

    簡單嚟講,綠色甲醇產業鏈由供應、運輸、裝卸、倉儲,再加上符合國際認可嘅碳認証管理制度等構成,尤其是認証方面,由於香港法律制度同全世界接軌,企業高水準嘅合規表現,對需要嚴格核實產品符合國際碳排放規範嘅商業交易,香港的確係有相當大嘅優勢。

    建構綠色甲醇產業鏈可以講係一個橫跨多個行業同專業嘅系統工程,更重要係必須要超前投入建設,應對一年多後出現嘅大量需求,係市場尚未成熟之前,政府必須要擔當推手嘅角色。特別係基礎設施方面,好似碼頭同油庫,適度運用公帑同埋以公私營合作模式PPP嚟吸引相關業界參與。過去一啲大型嘅運輸基礎設施,好似隧道、航空燃料油庫等,都係通過PPP嚟加快建設,同時確保日後營運達到安全同專業水準。

    除了多謝特首及政策局採納建議,我也要多謝易志明議員成立了跨部門跨界別的工作小組,主動推動產業發展。工作小組早前已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出席的政府部門代表包括運輸及物流局、海事署、環保署、機電工程署、消防署等等。另外,有心有力嘅業界也有參與會議,包括本地同國際船公司代表,綠色甲醇產業鏈嘅上下游持分者,會上均清晰表達樂意參與發展香港成為區域綠色甲醇樞紐嘅意向,要求政府牽頭建構綠色甲醇產業鏈。將香港重新發展成為區域綠色航運樞紐嘅倡議付諸實行,期望政府儘快落實發展綠色甲醇產業鏈政策。

    除咗吸引國際航運業,更實際幫助香港達到碳中和願景,應該係喺香港同埋大灣區水域運作嘅船隻,政府應該好好利用現有新能源運輸基金,鼓勵業界改用更環保嘅甲醇,可以一步步去做,由灰甲醇到藍甲醇,再到綠甲醇,逐步減輕成本。政府本身既船隊數量也不少,應該積極發揮帶頭作用。

    要實現碳中和,除了航運業,我也關注陸路運輸,試想幾千部大量耗油嘅巴士、貨車開始唔用油渣,改用氫氣,咁大量嘅氫氣供應又係需要超前建設嘅一個產業鏈。我相信氫氣供應多元化係必需嘅,除咗試驗階段可以即時應用煤氣管抽氫,加埋電力製氫同甲醇醇製氫等技術,應該係保障供應嘅長遠辨法,而綠色甲醇生產綠氫更加係真正達到零排放嘅辨法。所以,政府推動綠色甲醇產業鏈可以同時解決海、陸運輸脫碳問題。

    主席,我接下來想講講另一個議題。《施政報告》提到放寛在香港各所大學就讀的非本地研究生做兼職的限制。我先後在多個場合向政府爭取本科留學生及研究生都應該獲得放寬,自由黨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已正式向特首提出。另外,我早前應邀到科大,亦曾提到應該放寬本科留學生到校園以外做兼職,葉校長表示支持,當時同場的一位有工會背景的立法會議員也稱讚我的建議是好主意。今次《施政報告》只提及放寬對研究生的相關限制,我和自由黨會繼續向政府爭取讓該項放寬政策一併包括本科留學生。自由黨的建議並非只想解決勞工短缺問題,而是按照我當年在美國留學的經驗,兼職工除讓留學生賺取學費及生活費外,更重要是幫助他們建立人際網絡,及增加對當地社會的認知感與歸屬感,對他們考慮畢業後繼續留下來發展甚或創業有積極的推動力。香港的情況都是一樣的,因此絕對值得放寬。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