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09-12-09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12月9日「重新審視九龍臨近海濱地皮用途」議案發言

主席:

        近年有不少學者及團體指出,混凝土和柏油等建築物料在日間吸收大量熱能後,在晚上釋放時又沒有植物吸收,會令市區氣溫抽升,產生「熱島效應」;而樓宇密度過高所產生的「屏風效應」,更會阻礙通風,令熱量和污染物聚而不散,進一步加劇熱島效應的影響,損害居民的健康。

        例如,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去年5月發表的研究就指,九龍市中心的樓宇密集,不但令鮮風無法進入,更令區內熱氣及污染物無法排出,使旺角較郊區整整高出12度,成為全港最熱的地區。

        而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調查更發現,生活在高污染地區的兒童的肺功能,比生活在低污染地區的兒童低約一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污染物對肺部的傷害會不斷累積,長遠會大大增加兒童長大後患上慢性呼吸疾病的風險。所以,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著想,自由黨認為,屏風與熱島效應都是必須要避免的。

        而我們亦希望指出,要避免呢兩個問題產生,不單是好像梁議員所說,是九龍區或九西的需要,亦是一項全港性的工作。例如,當局原先打算容許發展商在北角京華道地皮,興建地積比率最高達15倍、而且高度可達165米的項目;因此,自由黨去年11月就與北角居民發起遊行,反對在京華街興建屏風樓。

        我們期望政府可以認真看待上述居民,以至全港巿民的意見,對全港各區的臨海地皮作出適切的規劃,以履行《施政報告》入面,對「減低樓宇發展密度」來改善社區通風的承諾。

        至於原議案提出,要硬性咁以「低密度發展」的原則來重新審視臨海地皮的用途,自由黨對此則極有保留。

        以西九龍文化區為例,當局已經為地積比率作出了1.81倍的上限,已經非常之低。但若按原議案的低密度原則辦事,又是否要把有關的地積比率一降再降呢?這樣不是等如把整個文化區項目「判死刑」,叫香港放棄一個發展機遇「唔洗再搞」嗎?

        再者,市場對市區土地的需求極大,但現時市區可供發展的土地已經不多,且較大型空置地皮多數都在九龍海濱,例如西九龍及啟德發展區。若按原議案的原則,「一刀切」咁做低密度發展,又點能夠滿足社會對發展的需求呢?咁樣,只會令原已不足的市區土地更加短缺,為已經炒得火熱的樓市火上加油,最終受害的只會是一般市民!

        故我們認為,當局應該在平衡城市發展及環境保育的前提下,小心規劃各幅臨海地皮的用途,並對有關的發展密度作出適切的限制,若一刀重新審視,香港的發展又不知要拖遲多久才好。

        至於海濱美化方面,我們留意到《施政報告》指,當局正以共建維港委員會的建議為藍本,逐步落實各區的海濱美化工作。不過,有關工作卻顯得非常割裂,無論各區興建海濱長廊的工程,還是降低中環海濱發展密度的「保育中環」大計,給人的印象都只是「個別而獨立」的計劃,有欠全面。就此,我們期望政府可以更清晰、而且更具整合性地向公眾交代海濱美化的計劃,並積極加強宣傳、鼓勵公眾參興,讓維港兩岸的美化成果能為公眾所共享。

        至於原議案及陳淑莊及涂謹申兩位議員的修正案,由於涉及呆板的低密度限制,我們難以贊成,尤其是涂議員的修正案,可能觸及私人業權,更必須小心行事。至於梁劉柔芬議員的修正案,提到要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活質素,就顯得比較合理,可以支持。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