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07-01-17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1月17日「保留並支持具本土特色商業區和巿集的發展」議案發言

主席女士,方剛議員今天提出的議案,令我想起我在2005年年底時在本會動議的“大牌檔文化承傳政策”議案。當時,承蒙各位議員的支持,議案獲得通過,只 可惜政府一直無動於中。今天民政事務局局長並沒有出席會議,對於如何保留全港街邊不足30家的大牌檔,至今仍然未有提出任何計劃,我實在深感失望。

由一年多前大家爭取保留超過80年歷史的大牌檔民園麵家,以至近日所有市民皆為拆卸一直陪伴成長的天星碼頭而感到萬分惋惜,很明顯,社會對保留歷史記憶的訴求已越來越強,當局何時才能意識到這種轉變呢?

一個城市的生命力,不單在於能創新多少,同時亦在於如何新舊糅合,把一個城市的個性具體顯現,讓市民及旅客均有深刻的體驗。這份由歷史、文化和創意組合而成的個性,正好為一個城市的旅遊業、飲食業、零售業及酒店業,奠定重要的發展基礎。

事實上,很多著名城市早已建有本身的特色市集,成功將歷史文化及商業旅遊融合發展。新加坡有Hawker Centers和牛車水;倫敦有Covent Garden,順德有舊城區等。

反觀香港雖然也有多個露天市集,例如赤柱市集、太原街市集、渣甸坊、鴨寮街市集、寶靈街市集和廟街夜市,但規模及名聲均遠遠有所不及。更令人擔憂的是,太 原街市集正面臨搬遷及清拆的厄運,而其他多個同類型的市集,亦由於欠缺政府政策的支援,以致人流漸少。它們的客源均以舊街坊為主,所以只有被動地等待重建 搬遷。

歸根結柢,當局缺乏保留本土特色商業區和市集的發展政策,浪費了許多香港獨有的本土資源。以大牌檔為例,缳生福利及食物局只從缳生和健康的角度出發,一直 堅持全面淘汰大牌檔的政策方向。在數十年前,是由當時的市政局負責的,它以放棄的態度,任由剩餘的大牌檔隨牌主死亡而逐漸消失,完全沒有把握新的社會契 機,將大牌檔發展成為刺激經濟及旅遊的獨家品牌。所以,我支持方剛議員的議案,認為當局必須透過不同政策局的支持和協助,發展具備特色的商業區和市集。

事實上,外國的經驗告知我們,富有特色的街頭飲食文化深受旅客歡迎,如能配合露天市集的發展,則更相得益彰,定必可以大大增加人流。我經常說大牌檔是香港 獨有的飲食傳統 - 鐵棚下的摺檯摺苐、爐頭的三呎熊火、在爐頭上鑊裏翻動的菜餚、富鑊氣且可以增強食慾的景象,試問全世界有哪些地方的食肆會有如此特色呢?香港人固然回味無 窮,如能在適當地方發展既缳生又充滿文化色彩的大牌檔專區,更可成為旅遊熱點,吸引旅客跨區活動。

除大牌檔外,露天茶座亦是遊客所偏愛的,主要的原因是露天茶座可讓旅客近距離融入他們陌生的空間,以悠閒的心境觀望四周的景物。猶記得當政府在2002年 推出食肆露天茶座計劃時,很多業界均表現雀躍,深信這是難得的商機。奈何當局“有頭威無尾陣”,只是推出計劃,但卻沒有完善的配套。加設露天茶座的申請受 到諸多限制,而且程序繁複,須經多達7個部門處理,以致申請數目持續下降,由2002年的194宗跌至2005年的50宗。在過去約近4年,申請數目共 403宗,只有35%的個案獲得批准,當中不乏是經過半年至1年的申請時間,令業界感到十分氣餒。

我重申,要建設成功的露天市集,當局必須全面推動露天茶座的發展,盡快簡化露天茶座的申請程序及放寬申請條件。事實上,財政司司長轄下的方便營商小組已經積極研究改善及簡化措施,但還要其他有關部門互相配合,才能令改善措施盡快落實。

總括而言,露天市集的零售店鋪、大牌檔及露天茶座均是小本經營的商戶,以他們單薄的力量,實在難與跨越國界的連鎖企業競爭,最終只會隨覑歲月而被社會淘 汰。相反,如果政府摒棄舊有作風,改以全方位輔助,跨部門大力發展具本土特色的商業區和市集,並加入街頭食肆文化,刺激人流,我深信必然可以令原已式微的 市集起死回生,更可促進旅遊業和飲食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屆時,香港贏得的美譽將不單是著名國際都會,更是具有個性且可為旅客提供多元體驗的獨特城市。

主席女士,我謹此陳辭,支持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