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09-03-18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3月18日「全面檢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角色與職能」議案發言

主席,大學是社會的人才庫,亦是推動社會向前、創新及產業發展的動力源頭之一。自由黨認為高等院校有需要自主,才能享有學術自由,發揮所長。


然而,本港的大學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撥款,如大學與政府之間沒有設立適當的“中介”組織作緩衝,受資助學院的自主性將難以確立。自由黨認為,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正好擔當政府與大學之間中立的“中間人”角色,以維持在大學自主與社會期望之間的平衡。但是,隨覑國際環境、社會期望, 以至院校的需要均在不斷轉變,自由黨認為,教資會的組成、權責、角色及地位,是時候作一個全盤的檢討,以便這個“中間人”角色可以發揮得更好,從而起更積 極的推動作用。


主席,原議案要求在檢討教資會職能及角色時,特別注意如何配合“三三四”制的轉制、改善研究撥款機制、增加受資助學位及增加院校在校園發展及建設的參與,自由黨希望當局在檢討時,這些都能加以參考。以下,我將集中就研究撥款、大學學額及經費等方面,談談自由黨的看法。

 

自由黨認為,院校研究與工商界、產業和經濟發展,本來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如果大學的研究工作進行得好,是有助推動香港向知識型經濟方向發展的。正如在 2003年10月時,審計署21號報告書指出,院校不少的研究項目及成果與工商界有“密切關係”。不過,教資會轄下負責審批研究撥款的12個小組成員,只 有極少數是來自“用戶代表”,即工商界。我建議教資會擴闊相關小組成員,以加強吸納工商界的代表。

 

可惜的是,事隔5年,情況也沒有轉變,在2007-2008年度負責審批研究撥款的研究資助局轄下4個學科小組共136個成員,全部都是來自學術界的,一個工商界的代表也沒有。


因此,自由黨希望當局在檢討教資會組成時,特別是在委任負責審批研究撥款的小組成員時,能讓更多“用戶代表”參與其中,令撥款機制,尤其是在科研撥款上,更切合實際的經濟需要。

 

在大學學額及經費方面,自由黨固然希望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但現實是公帑始終有限,因此我們一向建議政府“兩條腿走路”,在適度增加資助大學學額的同時, 大力鼓勵私人資金投資高等教育,包括鼓勵更多私人捐獻及推動私立大學發展,以便一方面可為大學開拓更多資源,另一方面也可為有志升讀大學的人士,提供足夠 的升學機會。

事實上,自樹仁大學在2006年成功升格為大學後,不少教育團體亦摩拳擦掌籌辦私人大學:理工大學轄下的香港專上學院表示會爭取升格為私立大學;有27年 歷史、高考狀元屢出的恒生商學書院,亦計劃於2012年正式轉型為私立大學。昨天公布的第四輪配對補助金計劃結果,成績更令人鼓舞。在金融海嘯下,10所 院校竟然逆市籌得破紀錄的21億元,連同政府提供配對的近10億元,即合共有31億元進帳。

既然各界都有發展私營學位課程之意,對捐助大學又不遺餘力,當局實在有必要擴闊教資會職能,委託教資會在發展本地私立大學及籌募私人捐款方面作出研究,並 向政府提供政策意見,以協助本地籌建更多私立大學及籌集私人捐款,讓公私營大學共同推動香港成為亞洲教育樞紐,從而提升本港的人才質素。

主席,在修正案方面,一如我剛才所說,自由黨是支持政府鼓勵私人資金投入高等教育的。因此,我們會支持陳茂波議員要求當局推出第五輪配對計劃的修正案,同時亦會支持潘佩璆議員類似的修正案。我們更期望當局可將這項大受歡迎的計劃變為常設的機制。

此外,自由黨亦支持李慧垰議員、葉劉淑儀議員及陳淑莊議員就原議案提出的多項補充性修正案。

自由黨雖然認同教資會有檢討及改進的空間,但我們不認為教資會的運作出現了重大問題,以致要討論存廢問題,因此自由黨不支持黃毓民議員的修正案。至於張文 光議員的修正案,自由黨是支持打破每年提供14 500個一年級學士學位上限這個指標的,但主席,我們對於修正案中第(五)及第(六)項是有所保留的。

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