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23-01-11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就“全面檢視、完善本港牙科服務制度及人手需要”議案發言

代理主席,“牙痛慘過大病”,盧偉國議員剛才也提及,無牙尤其是長者之苦。雖然人人都會說“病向淺中醫”,但遇上牙患,很多基層市民被迫諱疾忌醫,採用“拖字訣”,痛至忍無可忍便吃止痛藥紓緩。貧困的長者就更悲哀,因為無牙難以進食固體食物,唯有過着“無肉無球”的日子,既咀嚼不到肉類,即使較容易咀嚼的魚肉球等都吃不到,久而久之導致營養不良。

香港是國際城市,卻一直存在上述問題,歸根究底是長期以來牙醫數目不足。我記得在小時候,當時代理主席還未出生,其實我們有來自菲律賓和台灣的牙醫。現時香港的牙醫數目以“龜速”步伐 增加,遠遠落後於人口的增幅。惡性循環下形成牙醫嚴重短缺,而供求失衡自然推高收費,於是各項相關服務收費嚴重“離地”;以一 般口腔清潔連洗牙在內為例,“街坊價”動輒都要過千元,鑲假牙至少一萬多元一隻,植牙兩萬元一隻“起錶”。試問基層市民及長者怎可能負擔得起呢?

根據世衞標準,一般工業化國家的牙醫與人口比例為每1 000人 有0.5名牙醫。經合組織中至少20個成員國的相關執業牙醫比例,亦 超過這個數目。至於香港的情況又如何呢?是每1 000人只有0.3名醫生,換言之,我們每1萬人便短缺兩名牙醫,我們700萬人便短缺 1 400名牙醫。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資料指出,現時全港有2 441名居港的普通科本地註冊牙醫及310名專科牙醫,牙醫與人口比例是 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我們其實要透過“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在香港執業,另一方面是加強針對市民從日常生活中養成護齒、潔齒等牙科保健基本工夫的教育。

針對我提出的第一點建議,我認為雖然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由 2015年起,為非本地培訓牙醫舉辦的許可試由每年一次增至每年兩次,並優化許可試個別部分的安排及修訂其成績保留政策,以吸引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牙醫在香港執業,但力度顯然不足夠。

我建議在確保質素不會下降的情況下,增加許可試的次數至每 年3至4次,同時擴大參加許可試的非本地培訓牙醫的畢業所在地的範圍至更多香港以外的地區。特首在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會探討開闢新途徑,以引入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牙醫,醫務衞生局亦正着手擬訂有關建議的具體內容,然後就有關方案諮詢相關的持份者。我要求政府在此承諾,於今年內向立法會提出相關的立法建議。至於現時公立醫院有50個牙醫空缺,同時又面對牙醫流失潮,我認為政府要有短期措施,製造誘因以吸引私家牙醫到公營醫療系統執業。

至於我建議的第二點,就是透過鞏固基層健康網絡,加強教育市民護齒、潔齒的正確做法等牙齒健康基礎知識。此外,我們也不要忽視外籍家庭傭工,香港有數十萬名外籍家庭傭工,很多人都說他們的原居地在牙齒護理教育方面匱乏,所以我們需要的牙醫數目可能更高於上述數字。

最後,我要補充一點,為幫助無助的長者解決牙患問題,我認 為可以短期調撥資源以資助長者接受牙科服務(計時器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