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21-01-22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就《致謝議案》發言

 

代理主席,我在今節將會集中討論房屋、教育和醫療。 在房屋方面,自由黨倡議的方向是增加土地供應,並以基建先行為原 則。故此,我們非常歡迎政府把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的工 廠大廈("工廈")改建為公屋,增加公屋供應。其實,自由黨包括我本 人,已在 10 多年前向房委會提出,為何工廈清拆後騰出的土地要歸 還政府,而不可用於興建公屋或居屋。

 

自由黨亦贊成施政報告提到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自由黨一直 認為現時有很多部門,包括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和環境局,在 土地規劃時過於嚴謹,例如"生地"變成"熟地"便需時 10 年,往往要通 過環境及交通評估,又要向城規會申請,過程繁複、需時冗長,未能 配合香港人對土地的需求。自由黨希望政府能夠盡快放寬規限,拆牆 鬆綁,並作出適當改革,以市民住屋需要為先。

 

所以,今次施政報告剛好回應了我們的訴求,加快土地發展程 序,我們不希望因政策不協調、審批繁複冗長而直接拖慢"生地"" " 住宅落成 我期望 發展管制督導小組 發揮作 用,在特首親自督導下可在土地供應方面的加強內部協調,加快進度 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房屋是香港的核心問題,自由黨一定支持所有 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包括大規模填海,所以我們支持"明日大嶼" 劃,並認為如現階段政府庫房面對財政壓力,亦可以考慮在市場集資 或者發行債券。

 

在教育方面,自由黨一直提倡把通識科由必修科改為選修科,並 應有官方教材。通識科一直極具爭議,通識科自設立至今都沒有一套 官方教材,導致教師"無皇管",喜歡教甚麼就教甚麼,令學生無所適 從。代理主席,有些透過 non-JUPAS 申請大學的學生無須考通識科, 其實現時有多少間大學會考慮通識科的成績呢?所以,自由黨極力倡 議把通識科變成選修科,這樣比較公平,讓學生專注於中、英、數。

 

此外,我們早前亦建議在課室安裝 CCTV。為以正視聽,我必須 指出,安裝 CCTV 既可客觀地監察老師的教學情況,而且當老師被誣 衊時,亦可以透過 CCTV 還老師一個清白,不會"口同鼻拗"。此外, 亦可以讓家長重溫課堂內容,即使學生請了病假(sick leave)亦可以從 網上重溫老師的教學片段。家長晚上可以利用片段在家中協助子女溫 習,了解子女的學習進度。當安排補習課時,補習老師亦可以了解課 堂內容,讓學生的學習可以事半功倍。

 

我建議安裝 CCTV 只拍攝老師的教學內容,而非拍攝學生。其實, 現時有不少補習社也會錄影課堂內容。我於 1960 年代在美國讀大學 時,即使沒有上堂也可以到圖書館取回指定時段的教學片段重溫。其 實,這項建議是利多於弊的,希望局長可以盡快考慮。

 

最後,我想留一些時間討論醫療。其實,即使把 30 分鐘都用來 論醫療也不足夠。代理主席,自由黨一直 政府推動基層醫 療,亦支持公私營合作,從白內障手術計劃便可看到成效。今次政府 在施政報告提到要支援糖尿病或高血壓病人進行醫務諮詢,這絕對是 一項德政。其實,長遠而言,公私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紓緩公 立醫院的壓力。不過,自由黨對這份施政報告沒有提及輸入海外醫生 感到失望。幸好,在翌日的行政長官答問會,我追問特首會否考慮盡 快輸入海外醫生,解決醫護人手不足這個市民十分關心的議題,特首 給我們的回應是正面的,而且明確指出同意自由黨提出輸入海外醫生 的方向。

 

代理主席,政府多年來在醫療方面投放大量資源,在 2018-2019 度,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獲得 615 億元的經常性撥款,未來 10 年預 計可加設 3 000 4 000 張病床。其實,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資源有 2,000 億元,應該每年最少有 200 億元經費。不過,政府忽略了最重 要的問題,就是有完備的設施,但沒有足夠人手,即香港長期缺乏醫 生的問題。如果我沒有記錯,現時北大嶼山醫院也有樓層、有病房、 有病床,但沒有足夠醫生,香港醫生不足的問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兩間醫學院在 2022 年可以多收 60 個醫科生,大家看看數字,現 時兩間醫學院每年有 520 530 個醫科生學額,再加 60 個也只是 590 個,但這些醫科生要 10 年後才可以執業行醫。醫管局指,長遠 2032 年,即使有醫科生的補充,仍然缺少 500 600 個醫生。其 實我對這個數字也有意見,因為他們沒有考慮縮短輪候時間和提高效 率,否則 500 600 個醫生根本不足夠。

 

現時公立醫院緊急急症服務平均輪候時間高達 114 分鐘,遠高於 新加坡 1 倍有多。至於專科,有一成輪候骨科或眼科專科門診的新症 病人,差不多兩年才可以診症一次。我再提供更多數據,2017 年本 港每 1 000 人只有 1.9 個醫生,而新加坡的比例是 2.4 個,如果我們 要跟上新加坡,便要再多 3 400 個醫生;如果要符合 OECD 1 000 3.4 個醫生的水平,我們便欠缺 1 萬個醫生。自由黨認為,如果兩 間醫學院那麼辛苦亦只能增加 60 個學位,那麼興建第三間醫學院培 訓本地醫生似乎事在必行。不過,由培訓本地醫生到他們能夠真正服 立法會 2021 年務病人需時最少 10 年,香港市民等不到。最快又有成效的做法,便 是輸入海外有質素和經驗的醫生,以紓緩人數不足和輪候時間過長的 問題。

 

3 件事一直令海外醫生對來港執業卻步:第一是註冊年期只有 1 年,第二是實習,第三是執業試。前兩者已有所改善,但執業試仍 然是很大的障礙,因為要求四五十歲的專科醫生考一些在醫學院學的 普通科知識,叫他怎麼辦呢?怎會合格呢?這些醫生無論在海外或香 港也是十分出色的,但為何那麼多人考試不合格?我經常說,如果要 求一個大學教授考今天的 DSE,他也未必合格,那麼是否他不能教書 呢?

 

所以,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 ")對海外醫生的種種要求,做那 麼多小動作,說到底便是要阻撓海外醫生在香港執業,與他們競爭, 從而令他們可以不停增加收費,罔顧社會的需求。醫委會不斷排外, 拒人於千里,我懇請醫生們停止用四分之一世紀前香港人對內地醫生 的誤解,別再把所有海外的優秀醫生妖魔化,並應以香港整體利益先 行,不應只顧個人利益而危言聳聽。其實有競爭才有進步,醫護界有 良性競爭,最終得益的是市民和醫生。

 

我亦順帶一提,以我所知,現時醫管局聘請海外醫生時,要求對 方懂廣東話和英文。其實在 1990 年代,我們聘請很多英聯邦醫生都 不懂廣東話,當時聘請了數百個醫生,現時我們卻有此限制,香港人 的英文水平是否較數年前差呢?我不相信是如此。我們亦可以聘請翻 譯員,可能他們會比懂兩種語文的醫生便宜和易找。所以,局長,我 希望政府盡快制訂輸入海外醫生的政策,這樣投放的數百億元資源才 會用得其所,病人才能真正受惠。

 

代理主席,我支持致謝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