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16-12-08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12月8日 更新《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及增加社區設施以優化生活環境

代理主席,我同意有需要更新《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規劃標準》"),加入符合現時社會需要的標準和元素。我一直都 認為,社區規劃必須全面,除了增加住宅房屋外,也應確保社區有足 夠的零售設施供應。

 

公眾街市是我最關心的其中一項社區設施。其實,我在本議事堂 已就公眾街市的問題,提出過很多建議,2008 年也曾動議"制訂公眾 及公屋街市新政策"的議案。 當局表面上參考了我的建議,於 2009 年修訂《規劃標準》時, 不再死板地以每 1 萬人設 45 個檔位的計算公式來規劃街市,但卻含 糊地指"日後應按個別情況考慮是否闢建新公眾街市,以確保妥善運 用公共資源"。顯然,當局捉錯用神。 我感到可惜的是,當局沒有將我當時提出,配合市場講求的商業 組合(trade-mix)規劃,以及"準確深入剖析街市所屬地區的需要,以市 場角度決定街市大小、售賣貨品種類、檔位位置及配套措施"等元素, 加入在《規劃標準》之內。

 

代理主席,我重申,市民逛街市的習慣已大為改變,若要增建公 眾街市及翻新舊有的公眾街市,當局必須配合商業組合規劃,為居民 提供各類多元化的服務及商品,加入獨特的增值服務,例如設置高增 值的有機農作物專區、開設家品特賣場、提供貨幣找換服務、為顧客 設立自助儲物櫃等,務求街市建立自己獨特之處,從而增加人流,與 超市競爭。

 

 此外,香港長期泊車位不足,當局應把握時機,選擇在適合的公 眾街市,例如花園街街市,加建停車場。這不但可紓緩香港泊車位緊 張的狀況,更可提高公眾街市的競爭力,一舉兩得。 說說歷史。

 

許久以前,政府定下了一個既定做法,若房屋署在某 區興建了一個公屋街市,市政局就不會在同區興建另一公眾街市。但 是,今時不同往日,既然領展已搞到亂七八糟,當局不應再停留於舊 時的既定模式,而應積極考慮在同區興建多一個有停車場的街市,以 打破壟斷的局面。 事實上,大家都看到,公眾街市的購買力並不遜色,跑馬地和九 龍城的公眾街市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做好環境和配套,並增加條 款,規定不可租予連鎖企業,便可為小販商帶來新的商機,為市場帶 來良性競爭。

 

 我想順帶一提,當局應善用現時空置的攤檔及大牌檔,研究如何 將它們翻新和重新規劃,以新科技引入美觀、安全、環保、實用及減 低擾民的元素,例如有效控制油煙及氣味,繼而把這些空置檔位重新 競投,不用浪費之餘,更可以重新活化,為市民提供多一個選擇。

 

代理主席,另一個我關注的範疇是醫療設施的供應,這與一位同 事所提出的建議有關。我當然同意,香港有很大的需要增加醫療設 施。因此,對於陳淑莊議員建議在各區的適當地點增建醫療及保健設 施,以符合《規劃標準》所訂每 1 000 人設有 5.5 張病床的規定,我 不會反對。

 

不過,有硬件但沒有軟件,又有何用?雖然當局已承諾增加醫院 病床,包括特首在去年施政報告所述,醫管局在未來 10 年會展開多 個興建、擴建及重建醫院項目,增加大約 5 000 張病床,但現時香港 仍然缺乏醫生和醫護人員。大家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根據香港醫務委員會醫生註冊的數字,截至 2015 12 月底,香 港人口與醫生的比例為每 1 000 人有 1.9 名醫生,較英國、美國、日 本、韓國甚至新加坡為低,當中比例最低的日本,根據 2012 年的數 字,每 1 000 人也有 2.3 名醫生,比香港還要高。

 

如果大家都認同香港醫療服務有急切需要提高或優化,我希望大 家高抬貴手,在不影響香港醫療質素的情況下,盡快放寬門檻,容許 海外醫生,特別是在海外讀醫及執業的港人子女回流香港。否則,病 床多又如何?沒有醫生該怎麼辦?躺在病床上等嗎? 代理主席,既然還有時間,我想再說些話,因為郭家麒議員也在 席。本會去年就改革香港醫務委員會的法案進行二讀辯論,改革之一 有限度註冊 (limited registration)醫生的註冊有效期可延長至 3 年。公民黨對該法案的立場很奇怪:在 6 名公民黨議員中,兩名表 決支持,兩名表決反對,兩名棄權。所以,我不知道陳淑莊議員今次 提出增加病床的建議時,有否考慮到有病床也要有醫生。她今次要遊 說議員,不要讓郭家麒議員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對有關建議。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