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15-02-11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2月11日《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發言

主席:

 

今次施政報告令業界再次失望,俗啲來說,經濟部分是「無料到」,沒有推出任何政策,回應中小企的需要。更令人遺憾的是,特首借施政報告宣佈最低工資由$30加至$32.5,升幅高達8.3%,以為給自己一份平平無奇的施政報告帶來小小的亮點,卻在中小企的傷口上灑鹽。

 

我係好擔心,特首以為加最低工資是德政,日後都選擇在施政報告公布,卻害苦了中小企,每次聽施政報告就得個驚字。

 

回想起來,由800人選舉委員會選出的第三任行政長官曾蔭權起,政府已開始向勞工團體傾斜,不接受自由黨建議推低薪津貼,卻順應勞工代表的訴求實施最低工資。繼後,由1200人選舉委員會選出的第四任特首梁振英又附和勞工代表的要求推行有薪侍產假,並且承諾研究標準工時。未到全民直選,香港已愈來愈走向民粹。

 

事實擺在眼前,工會代表的訴求愈來愈多,除了要加最低工資,還要增設侍產假、增加法定假期、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對沖、標準工時立法等等,步步進逼,不斷只向福利走,要小企和微企百上加斤。

 

有同事批評政府發起文革式批鬥,但公道些講句,有些工會代表也不遑多讓,動不動把反對他們訴求的僱主,標籤為「無良」、「剝削工人的資本家」。有業界要加價,有工會代表就發動巿民去到食肆示威,搞到業界連政府邀請做公職都唔敢接受。

 

工會代表最擅長的方法就是「講啲唔講啲」。例如,說英國可享兩周有薪侍產假,但又唔講他們侍產假的薪酬是由僱員、僱主及政府共同供款的津貼支付,而且每周有約一千五百港元的上限。又例如有薪假期,他們只說新加坡和新西蘭等地,沒有分勞工假和公眾假期,卻唔講香港的勞工假期比新加坡和新西蘭均分別多一天,其實比許多鄰近地方更好。他們又經常舉例指新加坡已有標準工時,但又唔講當地並無最低工資、又唔講當地有輸入勞工。

 

增加福利,永遠都是好聽的說話,好容易得到民心,但派福利是政府的責任,而不是「口爽荷包勒」,充當大闊佬,卻要僱主來找數。況且,政府庫房水浸,你這個大闊佬肥到連襪都著唔落,卻要向掙扎求存的小企微企、「無糧」的僱主開刀,是無糧出的糧,這是甚麼道理?!

 

一個持續健康發展的社會,必須涵蓋大企、中企、微企和小企,給他們良好的營商環境,這是過往香港成功要素。惟當局為了推高自己的民望,就慷他人之慨,推出糖衣毒藥,殺雞取卵,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長遠來說,這只會嚇怕投資者,令中小企的競爭力每下愈況,減少他們向上流的機會,以致巿場不斷向大財團傾斜。

 

我奉勸當局,再不要為了短期掌聲,向勞工福利傾斜,置長遠經濟於不顧,我們要的是一個有腰骨、有承擔的政府。

 

主席,猶記得香港未實施強積金時,我在公司已推行公積金,及後政府向我游說強積金也可與遣散費對沖,才叫我取消公積金,轉供強積金,也因為政府這樣推銷,當時僱主反對強積金的聲音才會大減。所以,對於工會要求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對沖一事,我勸政府「諗都唔好諗」,否則當局的誠信將蕩然無存。

 

人手短缺

 

主席,自由黨早於兩年前已提醒當局,如果要配合多個大型基建及公屋項目,必須輸入外勞。然而,對於人手短缺問題,當局只有拖拖拉拉,一直沒有推出立竿(:)見影的改善良方。我深信,再加最低工資將令人手短缺的問題更為嚴重。

 

飲食業的代表日前在一個討論最低工資的小組委員會上已經怨聲載道,指許多工種都缺人,洗碗工最為嚴重,希望當局可以輸入勞工。其實,飲食業相比其他業界已經很容忍,沒有向政府窮追猛打。因為就算當局肯開綠燈,也未必有外勞願意來港工作。一來,香港租金貴,我們搵地方給外勞住也有困難;二來,現在內地也渴求勞工,人工已經愈來愈高。

 

不過,香港勞動人口不足的問題已經十分嚴峻,長此下去,許多副作用會出現,特別是引發中小企的經營成本大幅上漲及競爭力下降等問題,都會損害我們的經濟增長。我猶記得,飲食業在八十至九十年代發展蓬勃,就是因為當年政府容許飲食業輸入外勞。所以,輸入外勞絕非洪水猛獸,反而有助做大個餅,連帶本地就業都可以受惠。

 

對於施政報告指,將按建造業的特性,進一步優化「補充勞工計劃」,是否有助紓緩建造業技術勞工的短缺情況,我是好懷疑。初步來看,來自勞顧會工會代表的阻力仍然是好大。我促請當局多做功夫,加強力度和提供有力的數據,游說工會代表,在大家接受的方案下,為建造業適時引入外地勞工,即使是過渡性安排也好。

 

順帶一提,除了技術勞工,醫務委員會也應放寬非本地醫生在公立醫院服務的申請。本港醫生不足已產生許多問題,包括中產要承擔昂貴的醫療費,公立醫院因為人手唔夠,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過長等等。兩任的食衞局局長,包括周一嶽和高永文都曾跟我說,不是不想外國醫生來就醫,只是他們唔識中文,比較困難。主席,我嗰女和女婿都是香港人,在外國醫科畢業,但也被拒諸門外,故請當局不要再諸多推搪,給人醫醫相衞的印象,起碼都應該給在外國讀醫的香港人降低申請的門檻。

 

破欠基金

 

主席,對今日愈來愈走向民粹的政府,我都不敢抱很大的期望。我只有再三促請當局,接受自由黨的建議,因應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的累積盈餘已水浸至39億多元,再次下調商業登記證的收費。雖然現時商業登記證的收費只是每年$250,下調的話,對於中小企的幫助只是皮毛,但在中小企如今非常低落的士氣之際,如果當局能夠為他們做一丁點的事情,也是聊勝於無。

 

特殊教育

至於教育方面,我想先講特殊教育。我是有些奇怪,施政報告提及要加強及早識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為何不從幼師培訓方面著手。

 

我當然同意當局的建議,加強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的跨專業醫療人手。不過,幼師才是最早及最多時間接觸幼童的一群,要及早識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應該透過他們觀察和轉介。因此,我希望當局進一步考慮,增加資源培訓幼師,加強他們專業知識,以識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這更為事半功倍。

 

學券計劃

主席,施政報告也有一段講幼稚園教育,但都是「炒冷飯」,主要是說待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於今年年中提出建議。

 

我理解,社會上有許多聲音,要求當局可以提供免費幼稚園教育。但我想提醒當局,要小心研究資助的模式,避免因為全面資助,而犠牲了學前教育的質素及多元化發展,重蹈小學教育的覆轍,最後又要走回設立直資學校的舊路。

 

自由黨一直認為,學券是最能促進學校良性競爭的資助模式,惟當局畫蛇添足,規定只有非牟利幼稚園及不收高於指定學費的學校才可以參加。

 

其實,許多優質的幼稚園都是私立獨立幼稚園,或是學費較高的非牟利幼稚園,但當局偏偏將這些學校拒諸門外,限制了家長的選擇。

 

這對寧放棄學券資助也不放棄該類學校的中產家長也非常不公道。全港約有兩成幼兒家長沒有用學券,諷刺的是這兩成家長都是要納稅的一群,卻享受不到政府的資助,這是甚麼道理?

 

我促請當局趁著今次的研究,撥亂反正,優化學券計劃,取消參加學校的學費上限要求,並把靈活多元、適應力強及充滿活力的私立獨立幼稚園涵蓋在內,從而推動所有參加學券計劃的學校自發提升競爭力,並讓全港幼師獲得同等的培訓資助。這樣,學券計劃的功能不單是減輕家長的負擔,而是提升整個學前教育的質素。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