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13-07-03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7月3日「制訂人口政策」議案發言

主席,剛才易志明議員已解釋得很清楚,本港人口政策無法回應現時人手嚴重短缺及有工無人做的情況。

 

具體而言,現時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大型企業均請不到足夠人手,而且問題已嚴重至臨界點,1980年代末期投資銳減的現象開始重現,近日許多飲食業界人士都跟我說不敢再投資。

 

主席,既然本港中、長期的人口政策均落實無期,我促請當局接受我的方案,就是讓各行各業按實際情況輸入相關的海外人才。即使是作為短期措施也好,因為最低限度能夠紓緩人手短缺,避免問題惡化。

 

雖然,香港已設有數個入境計劃,吸引外地專才或投資者,包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但綜合3項計劃,多年來大約為香港吸納不足20萬名人才。對比新加坡,可以說是

小巫見大巫。需知道,在2012年,新加坡已有接近四分之一人口,即是一百二十多萬人,是從外地輸入的中、低技術勞工。

 

新加坡與香港同樣沒有任何天然資源,只擁有一個港口,但香港本來比新加坡優勝,因為我們曾幾何時擁有充裕的人力資源,投資者往往覺得我們的僱員是物有所值。新加坡就是知己知彼,故此多年來積極輸入外勞。新加坡政府在今年年初更發表人口政策白皮書,有不少篇幅談及輸入勞工,表明要為經濟持續增長作好準備。

 

反觀香港的人口政策,卻仍處於研究階段。現有的輸入人才計劃更是蜻蜓點水,甚至是倒退,完全解決不到人力資源錯配的問題,也無助推動香港的產業發展。

 

其實,根據補充勞工計劃申請輸入的勞工人數已經是逐年上升,在2012年申請輸入的勞工數字高達5922位,比兩年前上升超過一倍,但最終批出的人數卻僅得1942位,成功申請的比率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50.4%降至2012年的32.8%

 

上星期,一批西餐廳的業界人士向我大吐苦水,說近年入境處審批工作簽證的尺度越來越緊,申請經常被拒。他們都表示,香港吸引投資的政策不進反退,估計不到兩年,香港將比新加坡落後10年。

 

其實,當局不明白,每個地區的飲食文化都很獨特,好像西班牙飯(pael

la),如非由當地人烹煮,是很難弄出其獨特的風味的。可惜,當局不明箇中道理,對輸入廚師諸多阻撓,而且只批准輸入大廚或經理,業界最急需聘請的二廚(sous chef)和製餅師傅(pastry chef)等專才,卻很難獲批准輸入。這種審批政策,嚴重打擊了餐飲業優質及多元化的發展。

 

我經常都說,不要只着眼於三、四位外地專才,因為他們來港之後,可以帶來二、三十個就業機會。這不是更值得看重嗎?不單飲食業,我曾接觸的許多行業,都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煤氣公司近日亦向我表示,由於在啟德的渠道需要更換,找了中國一艘超級大躉船前來,停泊了數星期,但仍找不到燒焊師傅,終於搞了很久,才能再鋪設該條渠道。其實,煤氣公司在地區鋪渠的技工亦不足夠,很多時候也拖延了工程。

 

建造業亦然,除了建築工人嚴重短缺外,連測量師、工程師等專業人士亦不足夠,拖慢了興建樓宇的進度,也令興建樓宇的成本不斷增加,引發更多民生的問題。

 

主席,公立醫院的醫生也長期短缺,本年度短缺數字合共是290名,其實私家醫院的醫生亦短缺,許多公立醫院的醫生正是被私家醫院挖角,導致公立醫院專科輪候時間過長,私家醫療收費又超級昂貴。

 

事實上,根本沒有人願意從事低技術工種,例如洗碗、清潔、司機、護理人員都嚴重短缺人手。坦白說,輸入低技術勞工也並非容易,內地也沒有足夠人手。深圳、東莞現在都要付很高的工資請人洗碗。

 

即使香港開放,人家也未必會來。不過香港一天不開放,又怎會知道

有沒有其他地方的勞工想來港工作呢?

 

主席,輸入人才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輸入高、中技術人才,推動產業架構發展,加快香港轉型為知識型經濟,為年青人締造向上流的優質就業環境;第二個層面就是,輸入低技術勞工,以補充供不應求的勞動力,從而解決本港人口持續老化的問題。

 

我促請大家持開放態度。我相信,只要按照各行各業的實質情況進行準確及深入的評估,提供適合本地專才的訓練及教育工作,做好平衡及配套措施,輸入勞工只會令餅越造越大。各行各業能夠持續發展,才能令更多本地僱員受惠,甚至增加僱員轉型和提升的機會。

 

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