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12-12-20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12月20日「重振本地教育質素,停止教育盲目產業化 」議案發言

主席, 我申報我是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成員。

 

教育一方面可提升個人的學識修養,同時亦主宰一個地方的繁榮安定。自由黨相信,教育政策需要照顧本地學生的需要,培育更多本地人才, 為香港未來發展鋪路。

 

目前,專上資助學位中,已有規定學士學位最少八成是留給本地學生,而就讀修課式研究課程的本地生亦佔九成。不過,研究院的研究課程,就有高達七成三是內地及海外學生,本地生只佔27%,情況確實有點不健康。

 

自由黨認為,政府應鼓勵本地生繼續進修,同時亦可資助學生到海外留學交流。雖然目前設有尤德爵士獎學金資助學生出國留學,但申請成功率偏低,政府應檢討箇中原因,設法資助本港優秀學生出外留學, 讓他們歸來後服務香港一定年期, 以貢獻社會。

 

但是,為了建立多元化社會以保持城市活力,香港同時應要面向國際,在鼓勵本地生進修的同時,也要預留一定學位,讓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可來港進修交流。

 

原議案提出優先錄取符合入讀資格的本地學生,用意是要照顧本地生的需求,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們認為這問題仍須小心處理,以免香港變成自我封閉的孤島,不利人才匯聚,這反而不利於香港的發展。

 

事實上,本港學士學位嚴重不足的問題,已為人詬病多年。與其故步自封,不如積極想辦法,為本地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升學機會。

 

要培養人才,教學質素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大專院校開設自資課程,為院校帶來收入,結果部分學院淪為學店,未有足夠配套卻大幅超收學生,令學生的資源因而被分薄,影響教學質素。所以,自由黨認為,政府應設法確保學生得到優質而合適的教育,甚至加強規管大專院校的教學質素, 同時避免課程的認受性被拖低。

 

主席,我支持增加一些私立大學,以增加學位的供應。但是,我必須重申,教育是對個人及整個社會的長遠投資,而非一項產業用以賺錢。當局在推行有關政策時也須小心處理。香港需要優質的專上教育, 而優質不等於昂貴貴族

 

我想順道一提,對於部分國際學校或接受政府資助的非傳統學校視家長為搖錢樹,學費天價之高,更巧立名目向家長苛索,當局也應加以正視。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 本應設法增加國際學校學位的供應。

 

事實上, 外國商會往往投訴學位不足, 影響了他們招聘合適員工來港。去年,香港美國商會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國際學校會影響國際人才和外資進駐的意欲,是影響香港成為區域中心的關鍵因素之一。

 

香港的國際學校偏卻經常被投訴學位錯配,新建的國際學校又多位於九龍及新界, 跟家長期望設於港島區出現落差。

 

此外,部分本地家長亦會選擇國際學校,以便日後子女銜接海外升學,令市區的國際學校學額供應更形緊張。所以,自由黨認為,如何滿足海外國家對本地國際學校的供應,是政府當前的一大挑戰,要是弄得不好, 會危害本港的競爭力。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要不問代價地吸引國際學校進駐,或任由該等學校對家長予取予求。例如, 早前政府以象徵式地價批出4幅國際學校土地,規定以非牟利形式運作,吸引了英國名校哈羅公學來港開設分校。不過,入學門檻極高,令大部分市民和海外駐港僱員都難以負擔,而學校更要將收益3%上繳英國本校,情況就等於貼大床嫁女之餘, 更要年年進貢, 難怪市民對此甚有意見。

 

我只想回應兩項修正案,第一項是張超雄議員要求立即停止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優配學額機制。自由黨認為,原有機制可促進院校間的良性競爭, 有助提升教學質素, 故此, 不同意取消這機制。

 

另一項是李慧琼議員提出的修正案,建議建立中港兩地的大專文憑資歷互認機制。此舉聽起來可擴展香港學生的出路。但是,這會否變相讓更多內地大專生來港升學、工作,剝奪香港學生留港升學及工作的機會? 這會否對香港學生弊多於利呢? 儘管如此,我看她的修正案,用意顯然是為了增加本地學生的學習機會,所以自由黨會考慮支持她的修正案。

 

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