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
個人檔案
通訊錄
意向發表
連結
聯絡我們
ENG
2011-10-27
上一篇 目錄 下一篇
10月27日 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發言(I)

主席,香港普羅市民當前最大的因難是通脹高企,連特首也在施政報告中指出,預料今年的通脹將創下1997年以來的新高,平均高達5.4%,而且在今年頭8個月,世界食品價格按年上升了34%,本港的食品零售價格亦按年顯著上升了9.1%

 

飲食業對此可謂感受最深,因為主要經營成本之一的食品來貨價格全部上升,可謂鹽又加,糖又加。從報章報道可以看到,豬肉和牛肉批發價持續上升, 牛肉的價格更在上月一個月之內加價4次。有些食材如生粉、白鱔和食油,加幅更驚人,過去兩年的加幅以倍計。

 

造成本港通脹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上升,如要幫助市民對抗通脹,便要從食品價格着手,可惜我看不到當局有就此提出任何具體和有效的措施。

 

雖然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第一個辯論環節回應時指出,通脹有望於明年放緩,但本港有六成食品倚靠內地進口,有經濟學家指出,內地物價水平將於較長時間內在高位運行,我估計在人民幣持續上升的情況下, 香港食品價格只會易升難跌。

 

我知道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近期曾前往巴西及智利等地,瞭解當地的食物生產情況及輸港的可能性,但至今仍未有好消息。即使近年本港已引入內地冰鮮豬和冰鮮牛的供應商,最終也只得小貓三四隻 (冰鮮豬有4間加工廠,冰鮮牛則暫時只得一個供應商),本港肉類價格更未見應聲下調。當局如要解決輸入性食物通脹問題,相信要在開拓食物來源方面加一把勁。

 

事實上,全世界也面對食物供應緊張的問題,尤其是在亞洲地區,當中有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及人口均有增長,帶動食物需求增加,供本土食用也未必足夠,而天災問題亦影響生產量,例如近日泰國發生嚴重水災, 港人喜歡的泰國米又要加價兩至三成。

 

主席,香港不可以一直望天打卦,完全倚靠外圍環境。當全球都關注糧食供應問題時,當局的眼光應放遠一點,積極重建及擴充本地漁農產業, 盡快為香港食物供應鏈提供多一個可靠及低碳的選擇。

 

不過,自周局長上任以來,香港漁農業已變成邊緣行業,政策方向以規管及收緊為主,甚少探討及規劃如何作出轉型及持續發展,就算有亦流於零星瑣屑, 踢一腳才郁一郁

 

曾特首一直強調要發展六大產業,但過去幾年仍只是處於萌芽階段,在開拓基層職位方面更是成效有限,遲遲解決不了香港職場的結構性問題。與其這樣, 當局不如積極研究如何長遠規劃香港的漁農業,為本地大量低技術勞工,特別是近年因為當局陰乾漁農政策而被淘汰的員工, 尋找新的工作機遇。

 

我明白基於本港人多地少的限制,發展漁農業並不容易,但我深信在這個講求環保及科技創意的年代, 許多自身的限制是可以突破的,但單靠漁農自然護理署這個行政部門似乎很難做到。從黃容根議員剛才的發言便可知道,有些漁農業問題是需要許多部門配合才可獲得解決。

 

我深信,只要當局改變以往漠視漁農業的態度,有關政策局聯手推出具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及資源調配,本港漁農業絕對有能力以有系統及具規模的方式步向高增值及環保方向的持續發展。如此一來,本地出產的各個自家品牌才可以打響名堂, 才會有競爭力。

 

主席,近年肉類價格可謂節節上升,不單對基層構成壓力,對普羅市民和飲食業的影響亦很大。我已經多次向周局長反映,希望他最低限度也可以在節日期間酌量增加活雞的供應量,但他堅決拒絕,即使市民不斷投訴要食貴雞, 連帶影響冰鮮雞及雪藏雞的價格上調,以致高企不下, 他還是置若罔聞。

 

事實上,當局早於去年年中進行的科學評估已顯示,零售市場的禽流感病毒比率已大幅下降至0.09%, 反映出香港的禽流感風險已極低,當局絕對有放寬活雞限額的空間,而我所說的活雞是外地輸入及本港農場飼養的活雞。

 

我曾詢問當局,按現時數量,如果每天增加1 000隻活雞,禽流感風險將提高多少? 但當局對這方面的數據卻又絕口不提。

 

我希望當局明白,做人不可以永遠斬腳趾避沙蟲, 何況比起十多年前, 本港在防禦禽流感的措施方面已大有改善, 不論在預防疫苗、整條售賣鏈的衞生設施,甚至是員工的衞生意識均已進步不少。

 

例如在十多年前,市民在購買活雞時很喜歡向雞屁股吹一口氣,但現在已沒有人會這樣做。大家其實均已明白,我們必須在這些事情上做好預防工作。

 

業界的要求其實很簡單,要麼在節日期間增加內地輸港活雞的數量,要麼在農場配額方面給予若干彈性,容許他們不按日計算活雞配額,而是以一段較長的日數計算,以便可自動調節配額,在節日期間輸出較多活雞作批發和零售。我促請當局放下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保守心態,盡快積極與業界商討,在衞生安全的環境下靈活放寬活雞限額。

 

主席,飲食業的營商環境已經越來越差,特別是在過往數年,當局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規管措施,令業界需要增加大量資源應付,這對中小企的壓力尤其沉重。

 

我希望當局可以公道一點,既然要業界符合多重規例,便應同時致力加快有關的審批程序,縮短服務承諾所訂的時間。例如,飲食業申請更改圖則,最低限度也需要數個月的審批時間,屋宇署和消防處在這方面的服務承諾分別是需時20個工作天及24個工作天,而且清楚表明, 按現時的人手資源, 所承諾的審批時間已再難縮短。

 

其實,我很不明白,有些部門的前線員工的工作已非常辛苦,如不增加人手,審批時間便難以加快。所以,我同意當局應在適當時增加人手, 但千萬不要肥上瘦下

 

此外,當局應加快推行各類牌照申請系統的電子化工作,這絕對是一項方便營商的措施。可是,據瞭解,當局只承諾各類食物業牌照的電子申請表,最遲會在2013年之前全數推出。我希望這只是最保守的估計,其實我在去年已向周局長提出,局應盡快全面推行各類牌照的網上申請系統。當局既然同意採取這個發展方向, 便應加快推行,如果是資源方面出現問題,便應向本會申請撥款,這最低限度可為業界做一件好事。

 

主席,最後我想談一談環保問題,因為局長現時在席。在過去一年,我曾參與一些廢油回收公司的工作,並發現被回收的廢油有很多均不知所終。其實,香港現時已設有生產生物柴油的公司,專門回收廢油,而外國類似公司亦不介意我們把回收所得的廢油運送往外地供他們使用。可是,我們卻發現有很多廢油不知所終,也不清楚工作人員到場回收這些廢油後,會將之作甚麼用途。所以,我認為應由一、兩個政府部門負責留意這方面的事宜,研究一下這些廢油是否一如某些江湖傳聞所說,在回收後被送到國內作食油使用,而我們都知道這些廢油是致癌物質, 所以是否應加以注意呢?

 

過往1年, 我亦曾與局長討論廚餘的問題。香港每天約產生三千多噸廚餘, 當中來自飲食業的廚餘已佔了1 000噸。現今科技其實可協助我們把廚餘進行百分之一百的循環再造。希望局長及特首可在他們的任期完結前, 把對廚餘進行百分之一百循環再造的科技引入香港, 盡快處理香港的廚餘問題。

 

主席,我謹此陳辭。